曾经统治全球桌面的操作系统,如今正式退出安全更新的舞台。微软公司于今日(2025年10月14日)起正式终止对Windows 10系统的技术支持,不再提供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。
这一决定标志着自2015年发布以来,服役长达十年的Windows 10系统进入“裸奔”时代。全球约5.7亿仍在使用Windows 10的用户将面临更高的网络安全风险。
停服影响:数亿设备暴露于安全威胁
微软官方公告明确,从10月14日开始,Windows 10系统将不再接受定期的安全更新、技术协助或漏洞修复。尽管已安装该系统的设备仍可继续运行,但微软警告称,部分应用程序的功能可能会逐渐减弱。
数据显示,全球仍有40.84%的Windows用户在使用Win10系统,而使用Win11的用户占比为49.05%。按微软官方7月披露的全球14亿Windows用户数量计算,此次停服将影响约5.7亿用户。
安全风险:系统漏洞与网络攻击的温床
停服后仍在使用Windows 10的设备将面临三重核心冲击。安全风险激增,黑客易利用未修复漏洞发起攻击,引发内网横向渗透,核心数据泄露或被加密。360数字安全集团安全专家指出,“停服Win10系统意味着失去了官方安全保障,数以亿计的个人电脑和企业电脑将成为漏洞利用、勒索软件等恶意攻击的活靶子。”
合规压力随之而来,金融、医疗等行业使用停服系统可能违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要求,面临监管处罚。同时,运维成本也将飙升,用户需自行应对系统故障与安全事件。
用户选择:付费升级或更换设备的困境
面对停服,微软建议用户尽快升级到Windows 11系统。但对于一些旧电脑而言,它们并不符合运行新系统的硬件要求。因此,这些用户不得不选择更换设备,或花30美元或1000个微软奖励积分来注册微软的扩展安全更新程序。
据统计,约20%的Windows 10设备因硬件限制无法直接升级至Windows 11,约有1亿台设备可能成为“安全孤岛”。微软提供的扩展安全更新(ESU)计划,对无法升级的老旧设备提供付费的安全更新服务,费用约为30美元/年,最长可延长至2027年。
历史转折:微软食言与技术迭代的必然
Windows
10的“退场”并非偶然;微软在推广Win10免费升级时曾宣传“Win10将是最后一代Windows”的理念,试图打消用户对频繁购买新版本操作系统的顾虑。
然而,6年后的2021年,微软就发布了Win11,打破了这一承诺。从技术层面来看,Win10的底层架构已难以适配现代硬件的安全需求,像TPM 2.0加密模块、DirectStorage存储加速等新功能都无法在其系统上充分发挥作用。而Win11的模块化设计,更能兼容当前AI驱动的新硬件生态,这成为推动微软停服的重要技术因素。
对于无法立即升级系统的用户,安全专家建议立即开展全面盘点Win10设备资产,重点标注关键业务终端。同时建立漏洞应急响应机制,实现攻击早发现、早处置。
十年一个轮回,Windows 10的退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。在数字安全成为发展基石的今天,系统升级已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